尘封已久的东固木活字印刷术

来源:leyu乐鱼官网登录入口    发布时间:2023-12-13 03:53:06

  在本年东固二月二庙会暨青原区第六届庐陵文明旅游节上,最让人啧啧称奇的是肖伏根展现的陈腐的木活字印刷术。

  肖伏根,44岁,系吉安市青原区东固畲族乡东固村委会舍下村小组人,靠务农和运营石灰精厂为生。笔者与他是同乡,曾经常常目击他和他的父亲在东固街上摆摊刻图章。上一年年末,笔者想写一篇关于刻图章的文章,登门拜访了肖伏根。在采访中,肖伏根说他们曾经不但会刻图章,而且还会刻活字,用祖传的办法给各姓氏造族谱。说者无意,听者有心这便是踏破铁鞋无觅处的木活字印刷术啊!

  据查资料得知,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创造之一,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长期实践和研讨才创造的。自从汉朝创造纸今后,书写资料比起曩昔用的甲骨、书本、金石和缣帛要简便、经济得多,但是誊写书本仍旧很费时费工,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。至东汉末年的熹平年间(公元172年178年),呈现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办法。大约在公元600年的隋朝,人们从刻印章中得到启示,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创造了雕版印刷术。

  到了宋朝,雕版印刷作业开展到全盛时期。北宋布衣创造家毕升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厚的实践经历,通过重复实验,在宋仁宗庆历年间(公元1041年-1048年)制成了胶泥活字,实施排版印刷,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严重的革新。活字印刷技能撒播到了元代,有一位农学家叫王祯(1271年1368年),字伯善,山东东平人,他给后世留下了一部总结古代农业生产经历的作品《农书》。王祯对木活字的刻字、修字、选字、排字、印刷等办法写了具体的总结,题为“造活字印书法”于《农书》雕版印本的后边发布了。元成宗大德二年(1298年),他在安徽旌德请工匠刻木活字3万多个,试印了6万多字的《旌德县志》,不到一个月就印了一百部,这在其时来讲,功率是很高的。王祯创造的木活字印刷术的首要办法是:在木板上刻好阴文反字之后,锯成单字,用刀修齐,一致巨细凹凸,然后排字,行距离以竹片,排满一版框,用小竹片垫平并塞紧后涂墨铺纸刷印。明代之后,木活字印刷逐步开展起来。

  明代的木活字本较多,不论是官府仍是民间的书院、私人均曾用木活字版印书。在清代,木活字技能由于得到政府的支撑,获得空前的开展。大规模用木活字印书则始于清乾隆年间《威武殿聚珍版丛书》的发行。从乾隆三十八年(公元1736年)开端,武英殿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木活字印刷。通过三年的作业,共刻制了巨细两幅活字,合计25万多个,并试印了30余种书本。在获得经历的基础上,正式印刷了《四库全书》及其它经典作品,简直包含了经、史、子、集等历代的重要作品,其印刷图书的数量,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次印刷。由于乾隆皇帝为木活字版取了“聚珍版”的雅名,因而,这次印刷的书本统称为《武英殿聚珍版丛书》。印制该书共刻成巨细枣木活字253500个,印成《威武殿聚珍版丛书》134种,2389卷。

  新我国建立之后,特别在“文革”时期,木活字印刷遭到很大的冲击。改革开放今后,因电脑排版印刷的遍及和现代印刷技能的开展,这一陈腐的技艺现已淡出历史舞台,接近失传。现在,在全国保存下来的很少,在我省犹如百里挑一,寥寥无几,而在吉安市可谓绝无仅有。2010年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我国活字印刷术列为“急需维护的非物质文明遗产名录”。

  闲话少叙,言归正传。笔者进一步诘问他这些活字和印刷东西还在吗?他掉以轻心地说,有这么多东西又有什么用?现在搞这一行不要说挣钱,连吃饭的钱都寻不到,共有几万字模连同其他家什丢在老屋楼上,现已有20多年了。笔者刻不容缓请他带去看看。笔者对这间老屋的形象很深,由于曾经其门额上写有“相国第”三个笔酣墨饱的大字,惹得凡从门前通过的人,都投去惊讶的眼光。经问询肖伏根的父亲肖聚文才知道,本来汉高祖刘邦的丞相肖何是他们的远代祖先,他们以此为荣,故名“相国第”。现在,“相国第”三字不见了,门额改写为“永聚文光”四字,独出机杼地把肖聚文的姓名镶嵌在中心。老屋显得返老还童,墙体还有几处裂缝,但厅堂装修得古色古香,颇显书香门第风仪。

  沿着踏板楼梯上了楼,眼前一片乌黑。借着手机的亮光,看到傍着墙面高高地垒着层层叠叠的,像端菜的托盘相同的木盘。肖师傅告诉我,这些木盘里装的是字模,共有几万个。定睛一看,见这些陈腐的盘子上积满了尘埃,用棕刷刷洁净之后便显出鳞次栉比、摆放规整、乌黑的字模。如此弥足珍贵的非遗文物,竟置之不见天日的危楼,尘封数十载无人知晓,真是惋惜!可叹!

  慨叹之余,向肖伏根“追根求源”。本来他家祖居陂头(渼陂),雕琢印章是他家历代祖传技艺。清末时期,他的曾祖父与人合伙雕琢了几万字模,开办了一家谱局,为各姓氏造谱,并一代接一代传承下来,至肖伏根已是第四代了。1958年,东固派出所和当地政府约请肖聚文来东固刻印章。肖聚文见东固是个富庶之地,便举家迁来东固久居,除了刻印章,还要统筹谱局的作业。直到上世纪“文革”期间,族谱被当成“四旧”焚毁,谱局被逼闭幕。

  改革开放今后,修谱、续谱又在民间鼓起,肖聚文他们又康复了谱局。但是,跟着时下人们生活节奏的加速,造谱也图捷便,把谱稿交给铅印。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,谱局肯定没了生意,无法,只好“打狗散场”。肖聚文就把这些不能赖以养家糊口,毫无用处的字模和东西堆放在楼上,靠种责任田和刻印章度日。他这一堆,这些字模和家什就在漆黑尘封中呆了20多年,他自己也已逝世好几年了。

  笔者依据肖伏根的叙述,写了一篇《手艺造谱》的文章,在井冈山报“庐陵风”宣布后,引起了青原区政协和有关部门以及东固乡党委的注重。本年的二月二庙会暨青原区庐陵文明旅游节前夕,区政协和乡党委作出决定,要把木活字印刷术在旅游节上进行初次展现。区领导托付笔者把这一音讯转达肖伏根。肖伏根说要展现并非简单,一是字模不能淋雨,要在室内进行,而且要有广大的场所,才干摆得下几万字模。二是凭他们两夫妻,要把几担沉重的字模和家什从楼上搬下来的确很困难,需派人前来帮助。这些都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撑。

  阴历二月初一,乡政府一行五人由笔者当导游,来到地处偏远的肖伏根家。肖伏根配偶将一盘一盘的字模装在木夹里,然后颇费力气地一夹一夹从楼上扛下来,再装上三轮车,运至知青文明构思园展现厅。

  来日,肖伏根为游客完整地再现了古代木活字印刷的作业场景:写繁体反字、刻字、拣字、排版、校正、印刷等工序。至此,尘封二十余年,急需维护的非物质文明遗产木活字印刷术,总算重见天日,一展风采。

香港正宗六马宝典资料金方全

 

【日本旅行攻略】踏访川端康成笔下的雪国-新潟县【4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