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军围攻太平军3年之久直到此人出现3天就攻破了天京城

来源:leyu乐鱼官网登录入口    发布时间:2024-03-23 13:21:07

  清朝发生过大大小小不同阶段的起义,其中太平军的起义的规模,绝对是排得上号的。

  在英国工业革命鼎盛时期,一位法国天主教随军牧师游历中国时曾经留下这样的描述:“毫无疑问,再也没一个国家像这个泱泱大国……,深陷于周而复始的的多灾多难。每一年,这一个国家都一定会出现大规模的饥荒,只要有什么灾害,就会有三分之二的人挨饿,会看到街上很多人乞讨,也会看见路上堆满尸体。”

  曾国藩曾经分析过历史上爆发的起义事件,并说,一小部分人聚在一起烧杀抢掠,被抢了的人又不得不随着这一小部分人烧杀抢掠,不然没办法生存下去。于是,就诞生了一堆杀伤抢掠的人,曾国藩将这些人称之为流寇。

  于是在某一年,再一次饥荒,出现了太平军。太平军一开始势头凶猛,接连攻下好几座城池,朝廷派军却不敌气势汹汹的太平军。其实这不难理解,大清朝太平久了,为了王权的集中,军队不再是打仗用的。

  尤其是绿林军,他们的组成全是满清人的后代,几乎是出生就领着这样一份铁饭碗。没有战争,皇权之下他们只需要服从,忠于皇权。这样一个时间段文官曾国藩站出来,临时组建湘军去与太平军对战,也开了自主征兵的先河。

  至于为什么偏偏是湘军,是因为当时绿林军的实力实在是太弱了,政府意识到不能靠绿林军了,于是开始调动地方武装。

  曾国藩为了适应这个形势,开始在地主团练的基础上组建湘军。加上曾国藩练兵独有一套,所以朝廷就对曾国藩的湘军委以重任,在这存亡之际派出湘军去。当湘军势如破竹一路高歌猛进的时候,太平军也是节节败退。最后,太平军留守在他们的 大本营——南京(时称天京)。

  南京那里有很厚的城墙,二十多米高,里面还有很多无辜的百姓,有人建议用炮火炸毁南京城,但是这付出的代价太大了,所以这个提议当时就被湘军首领否决了。不能用大炮,只能硬上,这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南京城很难攻破。

  湘军的策略是挖地道,但是他们挖的地道一旦被太平军发现,太平军就会残忍地往地道里灌开水,派兵在地道里对湘军进行绞杀。湘军一共挖了三十三个地道,无一不被发现,伤亡惨重。

  曾国荃是曾国藩的弟弟,时任湘军地道先锋队伍的总指挥。在挖地道成功不了的情况下,曾国荃转而组织军队去攻下天京城外的天堡城。

  天堡城的海拔很高,可以俯瞰天京城。这样一个时间段显然放炮是最好的选择。但是几经权衡,曾国荃和曾国藩以及其他湘军领导人并没选向天京城开火。

  战事进入了僵持期,已经围攻了3年之久的清军,实际上已经是精疲力尽。这样一个时间段,一个闲来无事在山脚溜达的湘军发现了一个废弃的隧道,看样子应该是几个月前挖出来的。

  只不过这个地道显然已经被太平军放弃了,也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从这条隧道里挖地道,就不会被太平军发现。因为太平军怕是早已忘记了这条废弃隧道,自然也就不设防。但是在这里挖地道的难度很大,很可能塌陷导致多余的伤亡。

  抓住希望的曾国藩并没放弃,而是召来了军营里的一个贵州人询问情况。在得到这个贵州人的首肯时,曾国藩立刻上书报告慈禧太后称:三日内必将拿下天京城。

  果然,当湘军顺着这条隧道挖地道时,并没有意外产生,湘军在天京城的城门下安装了炸药,就此炸毁天京城二十米高的城门,一举攻破天京城,结束了太平军的时代。

  你是否跟我一样很疑惑为什么堂堂湘军领袖曾国藩,会信任一个普通的贵州军人?在了解了这个贵州军人的背景之后,一切答案就都解开了。

  这个贵州军人是挖煤矿出身的,他的名字叫朱洪章。而且在早年间太平军得以通过挖地道的方式拿下金陵时,就是一位贵州挖矿出身的流寇带领的。朱洪章当然知道挖地道的技巧,于是带领400名敢死队一起挖地道,最后终于把城墙炸出一个缺口。

  从这个故事显而易见曾国藩此人深谙用人之道。首先是细节把控得好,正如兵法云:“知己知彼百战百胜”深知对方的军事情报。其次是用人不疑,只是一位没有交集的贵州军人就如此信任,大赌大胜。之后是爱民,深知百姓疾苦,不会贪功冒进。

2000年以来中国最好的话剧

 

87年冯玉祥之子回国备了份厚礼寄到台湾蒋经国立即做出了回应